危化品物流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危化品物流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侯立: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物流优化实践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7日10:47 中物联危化品物流分会

侯  立  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  亚太一体化物流安全和保障负责人
      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侯立,现任科思创聚合物有限公司物流及安全保障部门负责人。今日,我将就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化工物流的优化实践进行汇报,以期能为各位带来有益的启示。
      在绿色物流及物流可持续发展领域,科思创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将从整体角度为大家呈现我们的实践探索。在我的职责范畴内,物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将介绍企业如何理解和实施围绕可持续物流的价值杠杆。这包括但不限于范围一至范围三内科思创所设定的目标与驱动因素。此外,我还将详细阐述绿色化工物流的策略、举措及路线图,以及我们对绿色实践与绿色发展的深刻理解。
      在绿色运输的安全与保障方面,我将聚焦于本质安全和风险评估,涉及安全管理权责划分、备案管理、装卸作业管理以及应急演练等方面。最后,我将分享企业在突破瓶颈、中试及商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举措与重点工作。
      我们深知,绿色物流在企业内部的发展如同产品研发一般,需经历小试、中试到商业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若干核心观点,期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要观点是,科思创已设定目标,即在2035年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范围三所涵盖的原料及绿色物流视为关键推动因素。尽管在可持续发展实施方面,我们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坚信,通过持续努力和创新,定能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已开始探索物流技术与效率的提升途径,并与事业部及物流服务商共同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我们相信,将绿色物流与绿色产品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吸引志同道合的客户,还能为客户提供整体的绿色解决方案。作为绿色产品的生产商,我们致力于生产聚碳酸酯和黏合剂等绿色产品,并努力将绿色产品与绿色物流相融合,引导客户共同参与减碳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对绿色物流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实践,不断提升物流安全与效率,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坚信绿色物流与绿色产品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绿色可持续性的新技术发展在交互与安全保障层面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知识更新。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多元机遇,并明确企业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能够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进程。
      在此,我们首先对科思创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进行全面解析。从原料供应到产品供应的全链条中,范围一涉及的是企业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这一部分的排放量虽在整个碳足迹中占比最小,但仍达到了约9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整体排放的4%。
      范围二则涵盖了能源供应商的间接排放,如外购电力、热力及蒸汽等,其排放量达到约4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约为16%。
      而范围三,对于科思创而言,是排放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事实上,对于众多制造企业而言,范围三的排放量均相当可观。该范围主要关注减少来自价值链上下游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科思创实现气候中性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这类二氧化碳排放往往难以精确追踪,它们主要来源于供应链物料运输、生产过程以及原料加工等多个环节的间接排放,总量超过2100万吨,占比高达约80%。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减少这些排放,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与挑战。
      科思创集团正致力于实现巴黎气候协定中提出的1.5摄氏度温控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阶段性减排目标。至2030年,我们计划将排放量从560万吨削减至220万吨,实现60%的减排目标。进一步地,我们力争在2035年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的净零排放。
      为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气候中性,我们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推动更可持续的制造过程,采用可再生电力和蒸汽。为此,我们预计在2030年前将投入2.5亿至6亿欧元的累计资本支出,并期望每年实现约5000万至1亿欧元的运营费用节省。
      在范围三方面,我们的目标是与基准年2021年相比,到2035年减少30%的排放。这一目标已充分考虑到增长带来的排放增加,预计将实现10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并计划在2050年实现范围三的气候中性。
      实现范围三近零排放需要全价值链的转型。为此,我们将着重推进以下四项改进措施:一是鼓励供应商减少其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二是投资生产替代性原材料的项目,如已在德国建厂的生物基Underline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产;三是积极销售替代性原料生产的产品并实现盈利,同时推动其他支持因素,如提高回收率和推动一次性能源生产转型等;四是加强价值链合作,特别是在排放透明度和减排方面,以形成竞争优势。我们欢迎所有既能满足减排要求又具备商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科思创也制定了针对可持续性物流发展的策略。我们将把集团的气候中性时间表纳入中国的碳中和路线图,积极响应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科思创中国将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策略,包括逐步减少价值链中运输和分销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应对销量增长带来的挑战,同时建立协作机制,并探索碳信用和交易管理的可能性。
      我们经过深入分析,总结出三大价值杠杆,即能效价值杠杆、资源价值杠杆和技术价值杠杆。
      在能效价值杠杆方面,我们致力于持续优化仓运网络和运输模式,使之更加贴近客户需求。我们追求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最佳平衡点,并与客户共同探索最佳订单模型,同时加强回程物流的能力建设。
      在资源价值杠杆方面,除了充分利用协会和行业资源外,我们也高度重视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模式,并关注资产利用率的提升。这包括优化罐装效率、减少储罐停罐和检修时间,以及提升战略整合能力等方面。
      在技术价值杠杆方面,我们聚焦于四个关键模块: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能源和绿色包装。这些方向是我们重点投入和发展的领域,旨在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化进程。
      从TCO最佳化的角度出发,我们通过建立绿色运输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将绿色价值推动力扩展至更广泛的选定场景,并与绿色产品共同绑定,实现摇篮之门向客户延伸的目标。以卡车运输为例,作为承担我们近70%货运量的重要运输方式,我们积极探索科思创减碳新模式,采用电动重卡等新能源替代方案进行运输,并供应气候友好的绿色产品。
      在新能源重卡的经济性研究中,我们与有意向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通过调整合同期限和运营模式,实现单位成本的盈亏平衡。在此过程中,我们识别了TCU的障碍与举措,并寻求在平衡中实现障碍向共赢转化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我们面临的TCU障碍主要包括物流合作伙伴在新领域知识的缺乏、绿色运输整体解决方案的不足以及技术限制等方面。针对这些障碍,我们将采取相应举措,如加强知识分享与培训、推动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寻求技术突破等,以克服障碍并推动共赢局面的形成。
      此外,我们始终坚持提高车辆利用率,并致力于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具有竞争力的协议以及成本优化等激励机制措施,这些措施已被证明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我们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显著成果:
      首先,我们积极借助行业合作伙伴与协会的力量,与FFC、GIZ、CFLP等组织展开协同合作,共同学习并深入探讨相关议题。
      其次,通过与业界的交流与分享,我们得以发现并实施一些高效的捷径,从而加速了项目的进展。
      第三,在企业内部,我们深入识别和总结了绿色物流的价值账单和应用场景,包括绿色运输、仓库绿电、循环托盘使用、氢燃料研究以及其他效能改造项目。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可持续性,也促进了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
      第四,我们成功开发了碳排仪表板,并成功应用于亚太国家多种运输模式,为碳排放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五,从去年至今,我们的首台电力重卡和氢能重卡已正式投入使用,并成功应用于短途运输。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包括客户发货等场景,并同步测试短泊+模式,逐步过渡到完全订单的送货模式。
      第六,我们已经规划了五项推荐重点,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国区的物流可持续发展计划从小试阶段逐步推进到中试和商业化阶段,以在非危产品上提供可持续且具有竞争力的物流方案。同时,我们与科创和物流服务商共同实施电车和氢车项目,旨在与业态合作伙伴共同合作,规划线路和产品匹配,实现或高于传统油车的利用率。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深化对政策和补贴的研究,加强新能源燃料的研究与开发,拓展业务场景,并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协同合作。
      最后,在绿色运输的安全保障方面,我们认识到以下四个方面在管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车辆的本质安全,特别是在氢能源重卡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二是车辆的检测标准;三是风险分析;四是应急演练。在氢能源车的法规标准和检测方面,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了生产和制造的国家标准、检测标准以及公告的品牌和形象。同时,我们在车辆安全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评估,涵盖了储罐安全、燃料系统、泄露系统、紧急切断以及设备完整性等多个方面。
      关于风险分析和管控措施,我们重点关注四个关键环节:车辆停放、运输过程、新能源加注以及装卸作业。这四个环节在新能源车应用领域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并区别于传统车辆。
      我们已与有车单位、使用单位及装卸单位共同构建责任矩阵,并深入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在行程管理和装卸管理方面,我们已完成了对装卸销货站及道路的风险评估,特别是针对装卸货站线路的细致排查。在防爆区与非防爆区,我们采取了不同的车辆管控措施,这些经验对我们来说均属新颖。
      此外,我们还对厂区路线、防爆区以及装卸建筑物进行了全面评估。特别是在氢车装卸建筑物方面,我们深入探讨了氢车在最不利场景下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我们已制定电力氢能重卡的安全运输方案,并将其纳入采购技术标的一部分。同时,我们组织了有车单位、使用单位、装卸单位及应急处置单位对车辆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联合演练,这对各单位而言都是新能源车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化工行业实现气候中性的过程中,供应链的作用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各方紧密合作,单凭一家公司是无法完成的。未来,我们将专注于开发成本最优的绿色物流运输方案,以不断提升物流减碳工作。针对非危货物短途运输,如距离小于300公里的场景,我们将探讨应用新能源车辆的低碳运输解决方案。对于危险货物或非危货物的中长途运输,我们将研究采用低排放燃料,如生物柴油、LNG、甲醇等低碳运输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关注以下四个重点: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责任编辑:中物联危化品物流分会